如何培养深度思考能力?4步教你打破认知盲区

比勤奋更为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。毕竟,思维决定行为,行为决定习惯,习惯最终塑造了你下意识的处事风格,而这些加在一起,决定了你的命运。

图片[1]-如何培养深度思考能力?4步教你打破认知盲区

我非常喜欢电影《教父》里的一句台词:能够在半秒钟内看透事物本质的人,与那些即便一生也看不清的人,注定命运截然不同。

这个世界上,99%的人都在凭本能生活,剩下的1%才是靠真正的能力在拼搏。而这种能力,正是深度思考的能力。
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?因为虽然我们的大脑仅占人体重量的2%,却消耗了大约20%至30%的能量。人类经过500万年的进化,提升了各种能力,积累了大量经验,但这些都使大脑消耗的能量不断增加。为了对抗这种能量的持续消耗,人类逐渐进化出了本能性思维,甚至可以说是不思考,简单的结论代替了深度的思考。
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短视频和碎片化信息如此流行。与其进行深入思考,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记住简短的方法论和单一结论,因为这种方式能节省大量的脑力资源。

然而,问题是,大家都知道,赚钱的根本来源有两种:一种是信息差,另一个是认知差。如今,随着碎片化信息的普及,世界上的信息差被迅速弥合。于是,你会发现,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和中小批发商都在艰难生存,而依靠认知差获取收入的人,依然能在这个时代如鱼得水。

那些能在半秒钟内看透事物本质的人,往往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——深度思考的能力和习惯。那么,如何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呢?我总结了以下四点,与你分享。

一、少说话,多观察,多倾听

我们的认知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要想对某事或某人有更深刻的认识,必须从大量全面的观察开始。就像我们从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,观察、模仿和实践,逐步将观察到的内容变为认知的一部分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避免过度表达个人观点,学会多听少说。你要做的是听懂他人的动机、需求、顾虑,并不断反思,将所听所见融入自身经验,形成独到见解。

二、学会多问“为什么”

古人云,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。无论从他人口中还是书本中获取信息,都不要急于下结论。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,带着质疑的心态去判断事物的真伪。例如,丰田公司在解决机器故障时,通过连续五个“为什么”找到了真正的原因:润滑泵失灵,源于杂质进入,最终加装过滤网解决了问题。通过层层追问,你能找出问题的根源,避免片面判断。

三、绕过表面问题,从背后看问题

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“逆向思维”。许多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墨守成规的人,而是那些敢于质疑、敢于创新的人。当大多数人都朝一个方向思考时,少数人会从对立面入手,反过来看待问题。通过这种反向思维,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,找到突破的路径。

四、不断思考“还可以怎样”

回想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单机游戏,同一个关卡打多遍,总能有新的收获。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,反复整理、消化信息,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。尼采说:“眼睛是我们最大的监狱,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监狱的围墙。”如果想要打破这些局限,就需要从局部跳出来,看到整体,并养成多思考“还可以怎样”的习惯。

宇宙的规律是不变的,西方的形而上学与东方的“道”讲的,都是追求事物背后那永恒不变的规律。当你能够通过深度思考,触及更多这样的规律,并将它们存储在大脑中,随时调用,那么,你便能用这些规律去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。此时,你就能够实现《道德经》中的智慧:“以不变应万变”。

最后用康德的一句话作结:“本质就是那些不受经验支配的、永恒不变的东西。”希望你能点赞、收藏,反复观看,期待你在认知上迎来属于自己的觉醒。

------本页内容已结束,喜欢请分享------
温馨提示:由于项目或工具都有失效性,如遇到不能做的项目或不能使用的工具,可以根据关键词在站点搜索相关内容,查看最近更新的或者在网页底部给我们留言反馈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831 分享